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任县中学校史回忆录之一

任县中学校史回忆录之一

关键词:任中校史,任中历史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任县在线
  • 电 话:0319-7576766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renxi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6529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

 

1952——1984

 

一、建校前任县的教育现状:

 

清末废除科举,民国洋务运动后,政府在都会办学校医院的基础上,倡导开办公立学堂。(例如清华、复旦、农大等一百年历史)

 

但由于连年军阀混战、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非常缓慢,以教会所办学堂为主。从1911年到1937年,邢台地区甲等学校只有河北第四师范、-河北省第十二中学和河北省第三女子师范三所中等学校。

 

任县仅有两所县立完小,县城一完小(文庙)、邢湾二完小,全部毕业生也不足100名。

 

1937年以前,任县大封有初小(13年级)许多小村仍为私塾教育。抗战爆发后,各村学校也停办了。1939年,八路军在滏阳河两岸开辟了根据地,在南宫建立了冀南行署,任县也建立了抗日县政府,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党组织(各种抗日妇救会、青救会、农协会等)帮助各村建立了抗日小学,帮助这一代青少年学文化,培养抗日爱国意识,为抗日救国服务。

 

19458月日本投降,紧接着又是国共的全面内战。因为任县是老根据地,所以在解放战争中,儿童还能免费读书。从1946年—1947年先后在任城镇、邢湾镇、辛店镇、栾村建了四处完全小学。1948年在一完小试办了教师培训班,成立了任县简易师范班。在连续的12年战乱中,任县这一代青年30%的人读了初小,7%的人读了高小,1‰的人读了中学(还不足)。

 

二、艰苦的创办之初

 

任县中学,是任县有史以来第一所由河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正规的公立学校。是1951年河北省108所中学之一。(省档案馆备案为1951年)。

 

19522月份,任县县委接到省里的文件,要求“从县级以上部门选调德才兼备、作风正派、有中等文化程度的领导干部,充实中等教育的领导工作”由于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,先前又有大批干部南下任职,组织上对这一方面要求又严格,别说中等教育,许多干部连小学也没毕业,这可怎么办?经县委政府选调,最后决定让时任三里西区的县委委员安希儒区长来担任这一职务。经省政府批准,19525月任命安希儒同志为任县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,负责任县中学的筹建管理(兼管理西区八个乡的政务工作)并完成当年200名的招生任务。

 

建国之初,百废待举,各行各业急需各类人才,所以省里下的任务很大。安校长光杆司令一个连校舍也没有,更别说什么师资、设备,但做为一个党员,党交给的任务必须完成。为此,他与县文教科的冯科长(子钧)积极与县委、政府协调考查研究,最后决定先将县委大院让给中学,把这些旧房子改建成教室和宿舍,将省里拔给的2万元经费让县委政府在文庙旁的苍坑重建。

 

有了房子还没有人也办不成学校,安校长找到了冯子钧先从二完小抽调了一名会计(象牙寨,张廷群),又从村里抽了一名校工(吴家庄,陈杏存),由他们二人负责教室宿舍的改扩建工作,自己亲自找到简师张联光,委托师范为任县中学代为招生。自己亲自跑到省教育厅要来两名教师。英语(何锦侠,北京人)、化学(张卫之,天津人),但这远远不能解决师资问题,他就从当地抽调了语文教师(李铭荷,牛辛寨)、数学教师(刘儒生,辛店)、体育教师(谢家钰)、地理教师(王万春,彰台)、语文教师(杨赞臣,南章固)、历史教师(王英民,孙家庄)六人组成了任县中学的首任教师队伍。他们中最高学历是简师毕业。他们到校后就开始配合简师招生、看卷。学校由后勤二人负责修整。

 

6月下旬,正当准备开学时,省教育厅给全省中等学校下了一个通知,所有教师集中到石家庄参加河北省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,时间两个月,一直到八月底才结束。

 

临开学前,省教育厅又下发通知,统一以下几项规定:1、所有学校命名,一律按办学所在地地名以前冠“河北”二字。因此,我校初始为“河北任县初级中学”。2、各中等学校行政业务,财政事务,人事均由省教育厅统一管理。3、各学校党团组织,由所在地党委统一领导。4、各中等学校由于时期集中进行思想改造,所有新办和旧有学校开学日期定为920日。1952918日,全校召开预备会,检查各项准备工作,结果只有两个教室具备开学条件。另外两个教室的桌櫈还要十几天才能打好,无奈只好先让100名学生入学。另外,做出了1、废除师道尊严2、教书更要育人3、帮助学生学会独立生活等几项规定。

 

920来自8个县的100学生报到入学。

 

921各班联欢会、座谈会,师生互相熟悉、加深感情

 

922举行开学典礼,书记、县长到场祝贺。

 

923,正式上课。

 

由于教师没有教中学的经验,谁也不知道如何教,安校长利用在石家庄改造学习之机,曾带领刘儒生几位老师到一中,女中等校参观学习,因为教师们不知道怎样制定教学计划,也不会写教案,安校长就领着几位老师到邢台、隆尧和南宫参观学习取经。结合本校的实际,制定出了一套教学计划(刘儒生),在人事安排上,他始终按编制吸收师资,尽量压缩勤杂人员,这一原则坚持数年不变。

 

由于学生年龄小,来自不同县,语言有差别,要求教师和本县学生做好工作,以防学生流失。

 

因为没有准备好教室和宿舍,另外100名学生在10月份入学(三、四班120名)又从小学调来陈文堂(吴家庄语文)、张瑞林(数学,平乡冯马)、徐鸿印(团洛庄)、杨增录(伙食管理,隆尧未家庄)、苗月村(语文、南街)

 

三、加强思想教育,精心办学

 

19534月,省教育厅通知再招100名学生(两个班),由于旧校址面积太小(仅3亩地方)。根本无法解决学生就读,经过与县委政府协商和各方面协调,最后决定在老城墙外的玉皇庙旧址,按每亩100元的价格,征收了包括城墙在内的50亩地做为新校址。(用去5000元)

 

当时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必须采用苏式建筑(青砖布瓦,砖木结构,北窗小口)由省建筑公司承建68日动工,9月底完工,盖了四个教室。34间宿舍。10月中旬,原有4个班迁入新校上课,但仍在旧校吃饭。

 

当时盖的四个教室,砖齐缝直,气势宏大,每班有4盏汽灯,晚上灯火通明,成为了任县最好的建筑之一。

 

1953年暑假期间,省教育厅又给配来5名教师李华录(数学、元始县)、黄枝韵(女,湖北)、高伯朋(天津、美术)、徐守贤(历史、天津)、苗冠伦(语文、保定),还增加了一名校工边文考(边庄)、一名校医张其芳(隆尧景福)。

 

暑假之后,因为学校管理人员少,又忙于搬迁,招生等工作,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抓得不紧,学生在学校也熟悉了,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开始拉帮结伙,从而出现了打架斗殴和欺负外县学生的不良现象。还有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合格,鼓动闹事换老师,上课撵老师的行为,在师生中和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,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。经学校集体研究,报请行署教育科和省教育厅学生处,将一名带头闹事的学生开除。通过这一事件,使全体教师都认识到教师教书更要育人,才是正确的教育观。学生的思想出了问题学习成绩肯定会受影响,为此,学校用邢台一中、隆尧一中,南宫中学的试卷,进行了一次严格的摸底考试,发现在文化知识方面与兄弟学校确实存在差距。面对这种情况,学校认为,要提高文化成绩,首先,必须解决思想问题,必须竖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,明确学习的目地。

 

因此,学校采用了以下几项措施:

 

1、召开家长会。近处家访,远处信访,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。让家长们用未受过教育的切身体会与亲身经历,教育自己的子女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,使学生明白掌握知识的重要性,明白教师呕心沥血培养自己的苦心和目的。提高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。

 

2、改变教学态度。每位教师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,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,教学时既要严格要求,又要耐心细致,使每位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。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。

 

3、树立远大理想教育:初中生正处在似懂非懂的世界观形成过程,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的理想教育,使每一个学生都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,从而激发他们更加主动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向上的精神:学校实施了几步教育方式:第一步:只讲进步,不谈缺点。以鼓励为主,增强学生的自信心。每周六下午召开一次班会,让学生自己谈一周来在学习、守纪、思想方面的收获和进步,并在小组会上发言。第二步,在总结自己的基础上,帮助同学找优点,不提缺点,互相交流鼓励,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,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改掉自身的毛病,追求上进。。第三步,找自己的缺点,挖自己的问题,增强自律意识,发现自身的不足,起到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的作用。第四步,帮助同学找缺点,将这种善意的批评,当成礼物送给同学,使同学认为这种行为并不是在找自己的茬,而是在帮助自己进步和提高。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。第五步,互帮互学,共同提高。学校以班为单位,比学习成绩进步,比思想提高情况,共创良好的学风和班风。

 

经过这五步走,有条不紊的思想教育过程,学风校纪有了很大改观,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思想觉悟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良好状态,学习劲头十足,校内、校外,好人好事层出不穷,学校经常会收到社会上表扬学生的信。师生都感到十分欢畅。

 

学生的自治能力提高了,老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负担也自然减轻了,老师就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备课,看作业,充实自我,研究教学,学校教师集中学习了凯洛夫的《教育学》和前苏联的五步教学法,一改过去“填鸭式”和“满堂灌”的教学法,积极倡导学生自学,师生互动,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了。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,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认识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,教师教的更积极,学生学得也更自觉。文化成绩自然有了很大提高。

 

学期末,学校组织学生体检,发现部分同学营养不良和视力下降的问题。学生的体质健康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质量,而且关系到一生的成长,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学校马上召开了领导、校医、班主任、后勤伙食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,决定1、让校医深入到各班,讲用眼卫生知识,使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正确的用眼方法。2、每班再增加一盏汽灯(当时没有拉电),改善学生晚上学习的照明问题。3、在不增加生活费的基础上,提高饭菜质量(任中学生利用劳动课种粮种菜,师生吃菜不花钱并且全年都有蔬菜和咸菜)。4、伙食管理员和班主任协商制定一周饭单,保证在现有条件下的营养搭配。5、师生共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,强制执行。

 

1954年,省教育厅通知再招100名(两个班)同时划拔基建增班费2.2万元,为了少花钱多办事,经过各部门协商,学校决定自己筹建,经省教育厅批准,学校到8月底又建了四个教室和18间宿舍,不仅质量达到了要求,还比省里计划多建了18间宿舍,到暑假按时完成了招生计划。此时,全校8个班(13年级)在校生458名。

 

在这一年暑假,从威县调来一名老干部陈浙东担任教导处主任。从一完小调来陈之川担任总务主任,会计张廷群调到地委教育科当会计,李培芹接替他任学校会计。省里又分配来翟文炳、宋靖环(隆尧人)两位教师,霍仁芳也调入任中任教。

 

暑假期间,全体教师集中到邢台一中参加肃反运动。

 

19553月中旬,为检验各地办学情况,由省教育厅出题,各地区阅卷,举办了一次全省规模的摸底考试,任县中学获得邢台地区第一名,令全体师生信心大增,到暑假中考升学时,全校毕业4个班,158人参加考试,正式录取105人,备取生5人,稳居邢台地区第一名,受到省、地的大力表彰。这是任县中学学风正,校纪严,师生共同努力的必然结果。

 

暑假期间,又非常顺利地招收了4个班。学校还派团支书徐鸿印和霍仁芳外调取证,消除了在省反运动中有遗留问题教师的思想包袱,教师的劲更足了。

 

1956年,按省地计划,除了正常毕业两个班,招两个班以外,又招了两个二部制班(半天劳动,半天学习),编制增为10个班,9月份,经上级批准又将刘儒生任命为教导处副主任,徐鸿印为校团委书记,同时发展徐鸿印、边文考为中共党员。由于思想教育工作到位,文化成绩突出,任中学生在校内外挂表现得到了社会的认可,学校经常收到社会各界寄来的表扬信、感谢信,为了检验学生的思想境界到底如何,学校领导经与任县建华商店合作在校内设了一个无人售货商店,由建华商店经常配货标价,任中学生自选所需商品,根据标价,自动找钱,付款三天结一次账,补充货物,试营业了三个月竟无分毫短缺和亏损,为此,学校召开了一次全体师生大会进行了总结,肯定了全体师生的高尚思想境界。

 

10月份,省里又分配来两位教师,曾佳修(四川人)刘慎三(南和人),这一年的中考成绩又非常突出,招生工作也进行的十分顺利。

 

1956年,国家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,任县中学学生一律从入学开始,转为非农业户口(商品粮),实行定量供应(每月24斤,教师21斤)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普遍感到吃不饱(常言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,半大妮子吃半筚子)。针对这个问题,学校领导和老师协商成立米面加工厂,为什么要成立这个加工厂呢?校领导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口粮,我县领导批准后,粮局特供大户将成品粮兑换成原粮油,由学校自己加工,这样,粮食加工后剩余的麸子、糠,加上食堂剩菜、剩饭,泔水,又饲养了20多头猪,还养了十几只羊,想方设法改善师生的生活水平,还在原有菜地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亩菜地,粮不足的菜补,解决了学生吃不饱饭的大问题。

 

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,国家建设有了较大发展,教育事业也面临发展。为了下半年在邢湾、辛店、岭南、栾村成立戴帽初中,学校和教育科商量,培训了王子恒、温玉波、关兴堂等几位领导,同时也为任县成立高中打下基础。(以上几所初中创办于1955年,叫戴帽初中)

 

四、积累资金,谋求发展

 

1、劳动牌肥皂的产生

 

1957年,为了全面贯彻党中央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,我们学校成立了各科的课外活动小组。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所学到的文化知识,其中的化学课外小组同学,在化学教师张维之的指导下,利用任县油棉厂丢弃的废油渣,经过多次试验,熬制,生产出了黑肥皂,后来又生产了黄肥皂,并投入批量生产,所有产品由县商业局包销并且注册“劳动牌”。学校以每块8分钱批出去,利润可达到一半以上,一方面为学校积累了资金,另一方面也为当时物资匮乏的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了生活困难。此举不但受到上级表彰,也受到广大群众拥护。

 

2、第二次扩大校园

 

任中在1957年办厂积累了部分资金,上级又给划拔了部分款项,所以,在魏北义任南街支书期间,学校又通过政府出面协商,购置了原校周边和城河沟共计65亩地,至此,任县中学校园面积扩展至115亩。

 

31957年下半年,全国规模的整风反右运动开始,各行各业打了许多“右派”被带上了帽子,教育战线上许多教师和学生(大)也被扣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,任县中学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,你想怎么可能不揪出几个“右派”,所以,有几名教师被部分极左分子揭发指认有右派言论,学校领导出于对学校负责,对学生负责的态度,主动找到县领导,以实事论事,据理力争,实事求是的态度向群众解释,向上级反映使这几名教师幸免于难,保护了教师的利益。任县中学成了任县唯一没有右派的单位。这一举动也为以后更好地办学,教师积极地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 

4、师范合并

 

195711月份,原来的任县师范也并入任县中学,包括两个后师班和两个初中班,教师刘二九(留垒,语文)陈秋风(辛益)刘炳章(景县)吴同彬(安庄)等十余名一并调入任县中学,同时调入学校的还有孙掁华,张桂元两位教师。

 

由于师范学校师资力量的充实,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没被打成右派,教师积极主动,所以,在57年中考时,任县中学又是一个丰收年。

 

狂热的1958

 

1958年,毛主席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,提出了总路线,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建国国方针,工业要赶英超美,农业亩产放卫星,人有多大 胆,地有多大产,各行各业都要大跃进。

 

任县中学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除了正常招收四个初中班,第一次招了100名两个高中班,并且又充实了张福海(辛店)宋吉祥(各村)李林起(巨鹿)等教师力量。

 

教育部在大跃进年代也提出了学校要积极开展勤工俭学,学校办工厂,工厂办学校,一些企业的学校也应运而生,铁路小学,某某厂小学,学生的劳动课也从每周半天改为每周一天,我们学校也在原有校办工厂的基础上,充分利用本地产棉花的优势,又办了一个“织祙厂”生产的线祙注册商标《钢铁牌》,国家商业部备案批准使用棉花,产、供、销全部纳入国家计划,在物资紧缺的年代,为国家分了忧,同时也为办学积累了资金。

 

587月份,河北省三级书记会在天津召开,中学一把手(县级)也参加了会议,会议上决定1、大力开展勤工俭学。2、发展县办大学。会议结束后,县委书记郑尊三召开全县干部工作会议,县委决定创办任县大学,郑书记任校长,安希儒任常务副校长,任县中学此时成了一所融幼儿园,初中、高中、大专班(原师班)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(南街小学为任县大学附小),真正实现了所谓的“大跃进”。暑假一开学,按照县里的指示,任县中学学生和县直干部一起,组成战斗队(野战兵团),按照党中央 -深翻地,大炼钢”的指示,先大陆泽地区(固城以东,三里河两岸)深翻地将近一个月,吃住在野外。10月份刚回到学校准备上课,县里又通知由校长带队,除新招的初一学生以外,全体师生到邯郸褡裢镇参加大炼钢。 吃在工地,住在工棚,整个下半年可以说学生没能上过一天课。临到年底前,邢台、邯郸合并成一个地区叫邯郸地区,任县、南和、巨鹿、平乡、广宗合并成巨鹿大县,原任县县委书记郑遵三任巨鹿大县第一书记。

 

1959年春季,粮食供应出现紧张情况,粮食局认为任县中学师生参加大炼钢,三个月没有在校,因而硬性借调任中5000斤指标。

 

由于任县-中学全体参加“深翻地、大炼钢”将近半年不能摸书本,更没能上课,所以59年的中才成绩非常平淡。

 

暑假期间,河北省召开中教工作会议,贯彻毛主席的四十二条,并且要对全省各县办大学进行检查评估,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要坚决取消,任县大学自然就在取消之列,两个后师班转入巨鹿农校(在邢湾)两个中师班转入新成立的巨鹿师范(老人委会旧址,县教委后边东邻),因为任县中学有钱有物,所以两个学校的图书、仪器、桌椅、床铺及生活用品,全部由任县中学提供支持。

 

五、未雨绸缪,平安渡灾

 

1959年下半年,因为实行食堂制以后,农民的各地积极性下降了,,粮食产量也自然下落,所以国家的粮食供应形势更遭,任县中学因为有4头从前线分回到地方的大牲口,两挂大车,教师人员也开始有富余,学校领导就安排后勤人员在栾村北(现兵营处)开了80亩荒地,,让学生利用劳动课和课外活动,把城墙的土垫到护城河里,开垦成地种上庄稼,校园里的地除了种足蔬菜后,还种了50亩小麦,70亩豆类。为迎灾荒做了准备(因为任县中学的地不在册,所以得交公粮,都是自己的,任中人多肥也足,庄稼长得好,收成也多)。 那一年调入的教师有王永录、张三辰、武文芳、张子润、张学浩。

 

1960年,全国性的灾荒年来了 (史称三年自然灾害,实则人为矣),任县中学因为有储备,师生基本没有挨饿,别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因为挨饿,只好回家(放假),任县中学学生照常上课,自然到中考时又是河北省第一名,受到邯郸地区和省里的表彰,。到招生时,初中又招了四个班,高中两个班,并有外县许多优秀生为了能够吃饱也跑到任县中学来求学。开学后,上级要求各地压缩编制。任县中学也得执行,初中压缩为6个班,高中4个班。学校老师的家属都下放回村。为了安定教师在校安心教书,学校经研究给每个教师家属补加150斤粮食。帮助他们度过灾荒,解教师后顾之忧。学校对教师还实行了除粮食局给的指标

 

外,每人每月另外补25 粮食,使每位教师更加安心,更加努力的工作,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以得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(当时如果有人被调出去,他们都会含泪不忍离去)

 

为了保证学生的生活(不挨饿),不是让他们啃树皮,吃草根,学校领导想方设法开展自救,发动后勤工作人员和教师,设计制作出了树皮,玉米芯,甜草根,米糠,麸皮与面粉,蔬菜

 

做成的多种多样的代食品,并且改进炊事工具,制造了手摇式洗菜机,蒸饼子机,还建了制作点心的烤炉,提高了 食堂的工作效率,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。

 

为了解决低指粉,瓜菜式,学生营养不足等突出问题,学校还专门开办了一个饲养厂,养了猪、羊、兔子等,平均每周宰一头猪、杀两只羊(使菜里有点油水)。

 

学校采取的这些措施,确实使师生得到了实惠,这些经验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,行署教育科多次在任县中学召开各科现场会(当然这也不是一两天能学到手的),吃得饱,学得好,成绩自然好,这 一年任县中学的中高考成绩全部位列邯郸地区第一名,就连男女篮球队也是邯郸地区冠军。这一年年终任县中学被巨鹿大县推选 为邯邢地区先进单位,后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单位。

 

1961年,河北省在天津召开各教战线群英会,任县中学作为教育战线先进单位,代表邯邢地区参加会议,安希儒校长被推选为河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,并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。像这种学校办厂(场),以厂养学的模式,在全国也是首例,值得推广。为表彰任县中学,省教育厅拨给任县中学一大批教学用的图书、仪器、标本、-和体育器材,用一部解放车(卡车)送到学校。我们学校还利用下拨的款项又购置了许多实验用品和器材,完全满足了当时教学、实验、和体育训练的需求。

 

19616月,巨鹿大县解体,任县、南和合并为任县,南和中学高中部迁至任县中学(连学生带老师),原南和中学校长刘增祥任县中副校长。。因为两校合并,高考时大邯邢地位位列第五名。

 

任中办电

 

1962年,春季南和任县又分开,因为师生在任中吃得饱、学得好,所以想要到毕业后回去,。但领导不同意,只好恋恋不舍分开。1962年暑假前,任县在省工作队的督促下,开始办电,因为任县中学有雄厚的资金积累,学生晚上学习又迫切地需要光明,学校领导经研究决定,首当其冲拉电,所用三万五千元各种费用全部来源于勤工俭学所得的收入,没有向上级伸手要一分钱 。任县中学也从此结束了使用炼油灯、汽灯的历史,所有教室、宿舍、办公室都安上了电灯,师生高兴异常,兴奋了好几天。这一年调入的教师有王玉岭、刘敬岩、崔子新等。

 

发洪水

 

1963 84日,因为连降大雨,邢台西的东川口水库崩塌,洪水如脱疆野马,直冲任县(任县为大陆降地区,除岭南岗、县南岗、岗上三处较高以外,大部分村落都处在低洼地带)。任县中学除砖房以外,数十间房屋被夷为平地,大门前的地和操场原来这城河,所以大水一冲又成了一条湍急的河,米面加工厂的一切,饲养场的牲畜统统被无情的洪流卷走,教室、 宿舍里的水位也都在桌子上面,所幸的是正值暑假 期间,师生基本都没在学校-,剩余的看校领导和后勤人员,从地上拾到些从飞机上扔下来的大饼,这次灾害任县中学没有出现伤亡事故。教室和宿舍因为都是砖房,也没有倒塌几间,任县中学洪水过后保住了。

 

洪水过后,学校还得恢复建设,当时国家不像现在那么富裕。。没有许多应急措施和救灾物资,主要恢复重建都要自力更生,学校有教室和宿舍,学和住的问题解决了,但吃怎么办?所以,先盖了20间伙房,又发动学生自己盖了一个400多平米的的饭厅(礼堂)。洪水将校门口冲成一个大坑,所以将大门移到西这来了,还建了一个影背墙校工陈杏存和杨启伏二人到邢台、保定、石家庄等地的企业、部队、学校参观考察,回来后经过试验,发明创造了省电、节煤、火力旺的回风灶,这一项发明吸引了许多学校、工矿、企业来任县中学取经,直到现在,有许多学校还在使用这一技术成果。

 

 

 

合并辛中

 

1963年,由于辛店中学地处低洼地带,无情的洪水将学校彻底摧毁,县里就将师生无法上课的辛店中学合并到任县中学上课,校长温玉波到校任副校长,教师李梦文、董金城、陈步云、振西、王庆申等到任县中学,同年又分配来刘香芝、韩玉珍、刘俊林等老师。

 

领导变动

 

1964年,任县农机校在永福庄成立,温玉波被调往任校长,教导处主任陈渐东调到栾村中学任校长,霍仁芳调到邢湾中学任校长,虽然经历了洪水灾害,任县中学因为传统的校风正,教师努力工作,这一年中、高考成绩又很突出。

 

任县草编

 

1965年,全国的经济形势紧张,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之后,正处于缓慢的恢复状态,为了改善任县家民的经济收入,任县中学经过与任县供销合作社协商,决定利用任县中学的礼堂(饭厅)联合举办草编技术培训班,让每村来12名妇女,学校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习,培训了一个月。任县是小麦、玉米高产期,,,。原材料资源丰富,群众闲暇时间充足,就是缺少技术,学校从邯郸大名县聘请了几位专业的技术人员来任县传授草帽辫,玉米皮辫的编织技术,学员回去以后在各村担任技术员,带领广大 群众致富,这项技术含量不高,纯手工生产,大人小孩都能干,群众编好以后,再由这一技术员帮供销社收购,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,县供销社还专门成立了草编厂专门收购,为任县出口创汇开创了新局面。此举在任县各村延续了十余年,使正处在困难时期的任县广大群众都有受益。

 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