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第一回 幼聪慧得遇刘瀛州 肯吃苦学艺大北张

第一回 幼聪慧得遇刘瀛州 肯吃苦学艺大北张

关键词:任县,大北张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任县在线
  • 电 话:0319-7576766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renxian.ccoo.cn/
  • 感谢 renxi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746

    已有1网友参与纠错

第一回 幼聪慧得遇刘瀛州  肯吃苦学艺大北张

董文科,又名董英杰。一八九七年,出生于河北省任县北街。

任县,位于冀南顺德府(今邢台市)东五十里,地处大陆泽地区。这里民风淳朴,土地肥沃,河流纵横,杨柳成荫,鸟语花香。有诗为证:“汪洋千倾势奈何,九水同归一泽中;波静天光分上下,浪翻地影失西东;鱼龙吞吐争春雨,鸟雀惊飞向晚风;明月谦遐杨柳岸,渔舟人唱藕花丛。”

任县北街又是县城买卖兴旺、人口集中的地方,著名的任县八景之一“宫墙灵井”就在任县北街文庙前的玉石桥东。

董文科一家五口人,有五、六亩地。尽管每年能收两季粮食,但当时地薄少肥,亩产也不过百十斤粮食。收获以后,还得交官粮,纳赋税,一家人只能勉强维持生计。他的父亲董老和,在临街处开了一个茶馆,挣些零钱补贴家用。日子虽然过得清贫,倒也平平安安。

  董文科是董家独子,因为自幼营养不良,身体比较瘦弱,父亲十分忧心他的身体健康。八岁那一年,父亲送他到文庙旁的学堂里去读书,以继承家业。他虽然身体瘦弱,但脑子却很聪明,记忆力也很强。特别是一手毛笔字,写得工整漂亮。他的学习成绩很优秀,教书先生十分喜爱他。

因为董文科聪慧过人,因此学业比较省力,业余时间就常常到自家条馆门前的象棋摊前,看大人们下象棋。时间久了,他的象棋棋艺也提高了。到了十一二、三岁时,他就已经能将成年棋手战败。有时候为了下象棋,他连饭也顾不上吃。

    他这种爱动脑筋、不爱运动的习惯,使家里人很是为他的健康担忧。他的父亲董老和,总是想着找个机会,让孩子拜师学艺,习武强身,就多次到任县大北张村,去拜访著名的老拳师刘老赢。但不巧的是,去了几次也没能遇得上。

    俗话说“无巧不成书”。这一天,董老和正在茶馆里忙活着,猛然看见刘老赢和一位客人,一掀布门帘进来了,他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迎了上去。

原来,今天是刘老赢拳师约了一位武林朋友,到县城里来办事情,办完事后,顺便到董家茶馆里喝口茶,休息一会儿。

刘老赢,何许人也?他的真名叫刘瀛州,一八二八年出生,河北省任县大北张村人。幼时,他跟随本村孙光义师傅学练洪拳,到后来拜清朝武状元、著名武术家张殿华为师,学习三皇炮捶。刀枪剑戟,拐子流星,长短软硬兵器,样样精通。擅长大力金刚掌、八卦掌、形意、戳脚,查、华、炮,尤其是三皇炮捶,为邢台地域三皇炮捶集大成者。

刘瀛洲功夫纯熟,为人仗义,他曾先后在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家、北京永胜镖局、会友镖局、威远镖局做过镖师。他走汉口,下甘肃、赴贵州、到广西,水陆兼行,畅通无阻,武林口碑甚好。

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天津、北京等地,只要有人已提到会友镖局的留瀛洲,那真是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。他押运过的皇家物品、商行物资,从来没有失过手。他与武林中的人切磋武艺,从来就没有输过。因此,他被称为“北方大侠”,人送外号“老赢”,在江湖上声名远播,德高望重。

  刘瀛洲退役以后,在山西省太原府南关的铁匠巷,开了一家永和镖局,生意异常兴隆。年老之后,他将镖局关闭,只留下了一个武馆,交给他的儿子刘东汉接手打理,专门传授三皇炮捶和杨式太极拳。他自己则回到原籍任县大北张村,养老赋闲,访朋问发,课徒授艺,造福乡邻。    ,

由于他武艺出众、声名远播,因此在家乡的弟子特别多,并且大多是周边邢台、任县、隆平、尧山、南和、内丘一带的人。如著名拳师李宝玉、曹珂、崔毅士、姜廷选、王其和,

以及毛振元、毛振海、孟和春、张永振、彭金恒等等,均是他的门下弟子。

  刘瀛洲晚年后,十分推崇太极拳。他与永年广府的杨兆林(号老振)、郝为真(号老为)结为盟友,交往甚厚。他摒弃门户之见,还让自己的儿子刘东汉和入室弟子李宝玉、崔

毅士、王其和、姜廷选等拜在杨兆林门下,精心学习太极拳。

    且说大侠刘瀛州进得茶馆,与好友还没有落座,就听那边董老和在喊他:“老赢哥最近忙什么呢?这么长时间也不来城里了!”刘瀛洲忙拱乎还礼:“董老弟误会了,我这不是刚从山东回来么,朋友们留我在那儿住了些日子,不愿意让回来”。一边说着一边指着旁边一位壮士说:“这位是我山东德州的朋友高师傅”。董掌柜急忙向高师傅拱手施礼:“高师傅请坐”。说完以后,马上让小二沏了一壶上好的西湖龙井,端了上来。

   再看大侠刘瀛洲,虽然已经七十多岁的年纪了,但还是那样精神抖擞,无丝毫龙钟之态,目光炯炯有神。一身可体的青布长衫干干净净,手里拿一杆尺把长的铜锅玉嘴旱烟袋,说话时声音洪亮,中气十足。三人次第坐下,互道别情。

    这时董老和开口了,他说道:“老赢哥啊,现在小弟有一桩心事想跟你说说,你可得给我帮帮忙啊。前些时候,我到家里去了几趟,家里总说你外出访友去了,总也没能碰着面。”刘瀛州说:“自家兄弟有什么事就直说吧,只要我能办到的,一准儿会给你帮忙。”

    董老和一听这话,急忙站了起来,将刚刚沏好的茶水给他们两位倒上,然后才说道:“老赢哥你是不知道,头些时候北甘寨的位算命先生,给小儿文科占卜了一卦,说得要让孩子从小练武,才能出人头地。可是眼看都快十三啦,他除了好下个象棋写写字,就是好看书。我看他的身子骨挺弱,就想着让他跟你练练拳脚。没有一个好身板,将来干啥也不行,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让他给你当个徒弟?”

     刘老赢听罢他的话,喝了一口茶,明白了董掌柜的心思。就说:“老和,这不算什么大事!正好我那儿还有几个徒弟,你让他电跟着练练就行了!”

    高师傅此时在一旁搭了话:“老哥哥,你不是说岁数大了吗?今儿个是怎么例外啦?”刘瀛州转过身来笑着对他说:“高师傅你是不知道,俺俩不光是朋友,还是老亲戚哩!你说这亲家理道的,我怎么能推卸?就算是最后一个关门弟子吧。”董老和听出来刘老赢已经答应了,心里非常感激,连忙让人去安排饭菜,置办酒席。

三个人是连说带笑,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聊着天,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时分。

他们三个人正在说话时,有一个小男孩背着书包从外面跑进来了。刚一进门就听到董老和喊他:“文科,快过来这边。”那孩子听到父亲喊他,连忙应声跑了过来。他过来一看,有两位老人正在与父亲对座喝茶,就知道肯定是父亲的朋友了,连忙过来躬身施礼。

   刘、高二位师傅见董文科小小的年纪,这么懂事有礼貌,打心眼里喜欢他,可是再仔细一打量这孩子的体型,心里面又是猛的一沉。

    他俩原本是武术方面造诣很高的人,都非常明白武术选材的重要性。再看看那董文科,两条胳膊细长,个头虽然不小,但却骨瘦如柴。长长的脖子上,顶着一个大脑袋,一看就不像是个练武的材料。

    刘老赢看后有心紧巴推却,但又找不到适当的理由回绝。心里面想着:“反正让他跟着练练,有个好身体就行了,也没有指望他能成什么高手大侠。”两个人对望了一眼,谁也没有吭气,就一齐端起茶碗来喝茶。

董老和领着董文科来到二位跟前,对文科说道:“这一位是你北张的刘大爷,这一位是山东来的高师傅。”董文科上前一一施礼见过。

刘瀛洲此时开口问他:“孩子,你想学拳练武吗?”董文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,董老和就抢着对他说:“文科,你大爷就是有名北方大侠,你跟着他练吧,准能学到好武艺。”

董文科平时不好运动,但喜好看书。他对一些武林侠客行侠仗义、杀富济贫的行为十分崇拜,便毫不犹豫地说:“我想学!”刘老赢望着他那幼稚的样子又问他:“那你想学什么拳吧?”董文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:“我想学天底下最厉害的拳!”三人听罢这无邪的囊音,都哈哈大笑。

  刘老赢和高师傅都夸奖他说:“好,有志气”,“真有志气!”董掌柜一听刘老赢这话音,知道他已经答应了这事。连忙把账房先生喊过来,让他赶紧准备好笔、墨、纸、砚,恳请高师傅从旁帮忙,写好了拜师帖。他们一起进到里间屋,沐浴焚香,当场举行了拜师礼。

  董掌柜见事情办妥,急忙端荼倒酒,感谢两位师傅。多年的一桩心事总算是有了着落。就这样,董文科成了刘瀛洲的递贴的关门弟子。

  这正是:“习武启蒙迪商帅,才有终身惊人艺。强身健体胆气豪,中华英杰留美名。”


  且说董文科拜师学艺之初,年纪不过十二、三岁,性格比较内向。他的身体瘦弱,力量差,速度慢。但是他的灵敏性、柔韧性却很好,记忆力也非常出众。他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子,但并没有丝毫的娇惯之气。

  最初学拳时,刘师傅先是教给了他一些武术的基本功,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要求,让他自己去练习。董文科总是按照师傅的吩咐,一丝不笱地认真完成。

  练习踢腿时,师傅让他踢二百次,他总是要多踢上几十次。让他练压腿,先练头能够到膝盖,再去够脚尖,要循序渐进,慢慢来。可是不到三个月,他用脚尖踢到前额,已经不费吹灰之力,下额触到脚尖也易如反掌。无论是冲拳、推掌、下腰、举石锁,样样部做得像模像样。

  就这样,一年多下来,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。他的个头长高了许多,胳膊腿粗实了,腰板也挺了起来,说话时声音也洪亮了。家里人看到这情景,都是打心眼里感激刘师傅。

    刘瀛洲见董文科学艺刻苦,基本功也有了。从第二年起,就开始传授他大洪拳、小洪拳、三皇炮捶、夫子三拱手等武术套路。

    董文科天资聪明,学不惜力,深得师傅喜爱。刘师傅就先后将器械、套路、散打等功夫一一传授给了他。董文科初步尝到了练武强身的甜头。

  和他在一起练拳的师兄弟,还有大屯村的崔毅士、前营村的姜廷选、环水村的王其和等等,他们也都一起帮这位小师弟学武练功。

     董文科虽然年龄小、从师晚,但他学习勤快,用心又吃苦。就这样,他既有明师指点,又有众师兄弟的热心帮助,他的功夫长进的很快。当然这也与他自己肯于吃苦,勤学好问分不开。

   北方的冬季,天气十分寒冷。雪花在北风的吹拂下,像一颗颗小石子,打在人的脸上生疼。冰冷的凉风迎面吹来,只灌得人连出口气都觉得困难。然而董文科练武之心十分浓烈,根本不在乎这些。师傅的家离县城十几里地,董文科每次去找师傅,总是一溜小跑,他说是为了练习脚力。

   夏天的毒日头像火一样,晒得人头晕眼花,呆在树荫凉里身上都冒汗。可是,董文科总是说这才是磨练人的好天气。每次赶到师傅家里时,全身上下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,    他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,叫过一声苦。刘师傅见董文科为了学武,这样吃苦耐劳,打心眼里感到高兴。


    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就这样,在北张学艺一晃五年就过去了。董文科从一个十来岁的少年,长成了一个英姿勃发的壮小伙子。他的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许多。刘师傅传授给

他的各种拳术套路、器械、对练、散打,他都掌握得十分纯熟。

     董文科的一杆大枪一丈二,在手里上下翻飞,犹如大莽山洞,蛟龙出海,已经成为了与刘东汉、曹珂、崔毅士齐名的邢台四杆大枪之一。

    刘师傅还给他讲解了拳术上的奥妙之处。讲了许多招式的使用法、临敌经验等等,使他从理论上、技术上都有了很大进步。

    这一年清明前刚刚过去,天气还微微有些寒意。他听到有从北张来的人说,刘师傅近日身体不很好,便连忙带了些礼物,去探望师傅。

 见面以后,他先向师傅问安。师傅告诉他说,年纪大了,难免有些小病小灾,不碍大事,让他放心。师傅也问了他一些家里的事、父母的身体和拳术上的事,教导他一些江湖规矩和为人处世之道。董文科听得很认真,把这些都一一记在心里。这些中的话语,对于他日后行走江湖、交友处事都非常有用。

董文科听着师傅语重心长的嘱托,望着师傅那日益苍老的面容,心里也不由地生出一丝酸楚。

他想到师傅现在已经是之年,还这样耐心地教导自己,而他自己的亲生儿子刘东汉,却远在山西太原打理着武馆,根本无暇顾及家里、照顾父母,自己真是不忍心离开师傅。

可是,董文科毕竟也十八九了,也需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,他总不能一直守着师傅,待在师傅身边一辈子。他正在沉思着,就听刘师傅对他说:“文科,现在天气渐渐暖和了,我身体也没啥大碍,你岁数也不小了,今后就不要再往北张跑了。记着我说的话,学点东西不容易,丢了可惜了的,抽空自己就常练着点。”董文科望着师傅那消瘦的面庞,回答说:“师傅放心吧,我一定听您的话,在家里好好练习。只要有空,我就会来看你。家里如果有什么事,你可千万要告诉我。”就这样,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北张,拜别了师傅,回到了家里。
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1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